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为“老年节”、“敬老节”。在重阳节这天,人们出游赏秋、登高宴饮、采菊佩萸、食糕祭祀,祈求健康长寿。
趁着这个传统节日,父母可以带孩子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生活点滴、一言一行中教会孩子孝敬老人。
https://mp.weixin.qq.com/s/hIZ4z7qmUZ_0nxzNMRZiPA
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给孩子读一读重阳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教育孩子如何尊老敬老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老年节,顾名思义,是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尊重老同志、爱护老同志、学习老同志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这个节日里,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尊老敬老。
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对老人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态度。家长要常带孩子看望、陪伴老人,从细节上关心老人,倾听老人的心声,一起做家务活、吃团圆饭……在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中,培养孩子的孝心和耐心。
加强感恩教育,培育感恩之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学习老人的智慧,感恩老人对家庭、对社会的付出;带孩子参加重阳敬老活动,强化对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认识;鼓励孩子为有需要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时给予赞扬,强化孩子的助老行为。
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体验产生认识,认识升华为情感,情感促成行为。尊老敬老教育要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体验中去,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如给爷爷奶奶捶腰、陪他们说贴心话、出门前和回家后跟父母打招呼等,让孩子在一言一行中养成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 END -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树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