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经典碰撞思维火花 聚焦“双减”探寻作业新径——文昌市树芳小学语文组第十四周教研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5-23  打印本页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探索,5月20日,文昌市树芳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同读一本书”读书交流分享与“双减”专题讲座双线并行的形式,汇聚教师智慧,碰撞思想火花,为优化语文教学、创新作业管理注入新动能。

此次活动由何迎春组长主持,她阐述了共读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小学语文》进行了简要介绍,激发了大家的阅读热情。

一、同读一本书交流分享

符玉兰老师分享了“贝”的故事相关教学内容。深入探讨“贝”字起源与演变,古代贝壳曾作为重要货币,是财富象征,还用于社交馈赠。“贝”字在汉字体系地位显著,从其甲骨文形态可看出古人对自然物象的观察模仿。带“贝”字旁汉字反映古人财富观念,在现代汉字中应用广泛且含义拓展,体现实用性和时代性。

陈丽秀老师分享《“名”中的故事,“字”里的文化》读书心得。课堂上老师巧用期末评语作诗融入学生名字,创设精巧情境,勾起回忆、激发表达欲;通过诗歌传达期望,增强师生情感连接;还以自身名字为例,引导学生交流,促进师生互动,深入挖掘名字背后家族文化。

王思琪老师围绕“好问求解,学习表达——‘我们的小问号’”展开。介绍书籍相关内容,包括作者徐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过课例赏析,如“冒出‘小问号’”“解答‘小问号’”等任务,展现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与解答的过程,从中获得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等启示。

陈媚老师分享以课例《在欣赏和创作中体验乐趣——“赏儿歌,写儿歌”教学设计与解析》为例。设计思路是以“自然之景”为主题,重组教材儿歌,创设为幼儿园小朋友录制有声书情境任务。学习任务包括确定阅读材料、诵读儿歌、模仿创编儿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朗读和写话能力。

李文妹老师进行了2025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分享,主题为第六章“讲述汉字的故事”。内容涵盖课例背景与目标、课堂实录亮点、教学策略解析以及启示与反思。通过深入剖析课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韩夏虹老师就“理解语文课程目标的统领作用”进行分享。详细阐述了统领作用的体现,如决定教材选编的内容范畴、难易程度,像识字量、阅读篇目体裁、写作主题类型等都会依据课程目标来安排。同时介绍了统领作用的实施方法,帮助教师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依据课程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性与针对性。

韩玉林老师进行分享,内容涵盖理念引领,强调语文素养导向,为低年级教学提供理论指引;还涉及阅读教学指导,探索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以及评价建议,提出多维度评价方式。这种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改变以往仅关注知识记忆的评价方式,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口语交际评价中,从学生表达的完整性、流畅性、礼貌用语等多维度考量,倡导日常教学中及时给予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增强低年级学生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潘微微老师分享《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 小学语文》读书感悟,涵盖对整本书阅读重视、教学方法启示、语言教学拓展、学习情境创设、教育理念更新等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二、作业设计研讨

云笛组长围绕“双减”政策下的作业设计展开分享。内容包括“双减”政策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保证课后服务质量的要求,介绍语文作业按功能、方式、容量、学生水平划分的不同类型,分析作业设计在课堂、作业、教师、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学情与教材、培养学习习惯、优化作业设计、加强家校沟通等方面提出改善方向与策略,旨在管控作业质和量,实现减负提质。

三、情景交融 开启语文智慧课堂

吴金燕老师围绕“情景交融 开启语文智慧课堂”,指出情景交融是语文教学中强大有效的策略。她表示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古诗词教学用多媒体、记叙文教学靠角色扮演;融入情感可深化文本理解,让学生与作者共鸣,教师也要传递情感;情景交融还能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听说读写及思维、想象、创造力。最后提出要持续探索创新,利用现代技术并关注个体差异,打造充满活力、助力学生成长的语文智慧课堂。

通过此次活动,文昌市树芳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作业设计优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思考与实践。后续学校将持续推进相关研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营造更优质教育环境。

供稿:潘微微

审核:云   笛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树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