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寄哀思 平安过清明——文昌市树芳小学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04-02  打印本页

春分后,清明前,

满山杏花开不完。

清明后,谷雨前,

又种高粱又种棉。


清明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和家长朋友们: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025 年的清明节即将来临,这是一个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5年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精神,文昌市树芳小学2025年清明节放假时间为2025年4月4日-6日,4月7日正常返校上课。同时,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文明祭扫新风尚,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祭扫环境,文昌市树芳小学向全校师生及家长朋友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文明祭扫,告别陈规陋习

不提倡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传统祭扫习俗,提倡采用更加环保、文明的方式缅怀先人。可以选择敬献鲜花、植树绿化、家庭追思、网上祭祀等低碳环保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与敬意。例如,登录相关祭祀网站,为逝去的亲人创建虚拟纪念馆,点亮蜡烛、献上鲜花、书写留言,既能寄托哀思,又能避免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

二、厚养薄葬,弘扬中华美德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倡导大家传承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长辈生前多尽孝心、多关心陪伴,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待逝者,应注重精神传承,而非物质铺张。以节俭的方式举办祭扫仪式,以真挚的情感缅怀逝者,让清明祭扫回归重孝、感恩、传承的本质。

三、安全祭扫,共度平安清明

(一)消防安全

清明时节是森林火灾集中高发时期,家长带孩子祭扫时要遵守各地“禁燃放”规定,不燃烧纸钱香烛,更不要在山林中点燃明火、燃放爆竹、乱扔烟头等。一旦发现火情,请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说清着火地点,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

(二)疾病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等,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多喝开水,加强锻炼身体,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玩耍,有效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三)饮食健康

假期家长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生冷食品等,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四)预防溺水

天气转暖,假期里请家长一定看护好孩子,让孩子牢记防溺水安全常识,教育孩子做到“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五)交通安全

清明假期期间交通拥堵,家长要教育孩子出行时注意交通安全:

1.教育孩子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走路要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并且左右观察确定安全后再通过。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不闯红灯、不翻越交通隔离栏,乘车时遵守秩序;

2.未满12周岁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

3.放假回家、返校途中及出行过程中,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有资质的、车况好的营运车辆,严禁乘坐黑车、摩的、农运车和超员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到达目的地后及时给老师或家长报平安。

四、以身作则,引领文明风尚

广大师生和家长朋友们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文明安全祭扫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同时,要积极向身边的亲友宣传文明祭扫的意义和好处,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共同参与到文明祭扫活动中来,共同营造文明祭扫的良好社会氛围。

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文明祭扫的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绿色、一份文明、一份安全。让清明更“清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文昌市树芳小学

2025年4月2日

起源与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踏  青

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植  树

清明植树有弘扬孝道和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在清明节植树,也是借此机会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寓意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对后世影响深远。

放 风 筝

清明节放风筝也被认为是一种祈求好运和祈福的方式。传统上,风筝被认为是与天空相通的桥梁,通过放飞风筝,人们希望能够借助风的力量,将自己的心愿传达到天空,获得上天的庇佑和保佑。

扫墓祭祖

清明节祭扫祖先墓地是一种家庭活动,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与凝聚。在祭祀过程中,亲人们除了向故人致以敬意,也有机会相互慰问、倾诉心声、增进情感。

寒 食 节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吃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树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