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品质,文昌市树芳小学语文组于第七周开展“三备二磨”课例推广活动。本次活动以“四轮研磨提质量,分层优化显匠”为目标,通过多轮次备课、磨课与展示,探索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活动涵盖教学设计研讨、课堂实践、反思重构、成果展示四大环节,形成完整教研闭环。
一、研磨过程实录
1.初备:立足学情,凸显个性
独立备课:四位教师基于低年级学段目标,在杨冰副校长的帮助下完成《夜色》教学设计初稿。
- 符丽娜老师:侧重“情境导入+配乐朗读”,通过夜色图片营造沉浸式氛围。
- 韩玉林老师:设计“识字闯关游戏”,结合生活场景强化生字记忆。
- 韩夏虹老师:以“黑夜探索日记”为任务链,串联诗歌内容理解。
- 符玉兰老师:融入“亲子共读”环节,引导联系生活体验。
2.一磨:团队诊断,聚焦问题
- 集体研讨:教研组逐一点评初稿,提出共性问题:
- 识字环节形式单一,缺乏分层设计;
- 诗歌情感体悟停留表面,未紧扣“克服恐惧”核心主题;
- 低年级学生课堂互动不足,需增加趣味性活动。
- 优化方向:
- 识字教学融入“字源动画”“身体律动记忆法”;
- 增设“黑夜小剧场”角色扮演,深化情感体验;
- 设计“星星贴纸”即时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参与。
3.二备:精准调整,分层设计
- 教案迭代:
- 符丽娜老师:增加“夜色声音猜想”互动(风声、虫鸣),调动多感官体验;
- 韩玉林老师:将生字按“结构分类”设计分组竞赛,强化字形规律;
- 韩夏虹老师:补充“我眼中的夜色”说话训练,关联学生真实经历;
- 符玉兰老师:插入微课视频《夜晚的秘密》,拓展科学认知。
4.二磨:实践验证,提炼模式
- 课堂观察:教研组跟踪二次授课,验证改进效果:
- 亮点:学生识字效率提升20%,课堂发言率超85%;
- 待完善:部分环节时间分配需微调,过渡语可更自然。
- 固化成果:形成“三阶夜色教学模式”:
激趣导入(视听感知)→ 分层识字(游戏化+结构化)→ 深度共情(情境演绎+生活联结)
二、研磨成效与亮点
1.学生成长:
- 90%学生能独立朗诵诗歌并配以动作,85%主动分享“勇敢小故事”。
2.教师发展:
- 提炼低年级诗歌教学四大策略:游戏化识字、多感官浸润、生活化迁移、阶梯式朗读。
3.资源生成:
- 完成《夜色》精品资源包(教学设计、PPT)。
本次课例验证了“四阶研磨法”(初备显个性→共研破难点→精修抓细节→固化出模型)在低年段教学中的普适性,为后续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可复制的教研路径。
供文:韩玉林
供图:王思琪
审核:云笛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树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