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强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联合国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约130万人身亡。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多学一分自救知识,就多一分生命保障。
每个人都应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技能。
为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切实提高公众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在第34个国际减灾日来临之际,一起学习一些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关于国际减灾日
01
国际减灾日的设立
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联合国大会倡议设立一个国际日。现在,每年10月13日举行的国际减灾日纪念活动,旨在赞赏全世界民众和社区为减少遭受灾害风险做出的努力,并提高他们对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性的认识。
02
自然灾害是什么
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地震、火灾、洪涝、台风……
遇到灾害如何避险自救
九类常见自然灾害
应对知识要牢记!
各位家长朋友,孩子的安全一直是我们的心头大事,希望我们家校联手,进一步增强的安全意识,提升避险逃生的应对能力,为孩子健康成长构筑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树芳小学